髖股骨前側滑動症候群是動作障礙造成腹股溝處疼痛,無論髖關節屈曲、伸直的動作會使疼痛感加劇;疼痛的產生最主要是動作時,髖關節肌肉收縮啟動順序的改變,拉動股骨頭部在髖臼裡面滑動方向改變,持續壓迫前側構造與軟組織而引起發炎及疼痛,好發於不同型態的運動員身上。
對於這種腹股溝處疼痛的臨床診斷,目前還未十分明確,類似症狀的診斷包括髖退化性關節炎、髖關節唇撕裂、關節內彈響髖、髂腰肌肌腱炎、髂恥滑囊炎等等,而在過去往往是以手術介入方式改善運動員腹股溝疼痛問題;近幾年,有學者提出動作控制障礙造成這樣的腹股溝疼痛問題,可觀察到這群患者在髖關節屈曲(正躺直腿上抬)、後伸(趴姿後抬大腿),股骨頭部在髖臼內滑動時出現後滑(posterior glide)不足、或是過度前滑(anterior glide)的現象。
髖股骨前側滑動症候群的致病成因及症狀?
股骨前滑問題容易出現在強調『髖關節伸直』的運動,像跑者在跑步時需要增大髖關節往後伸直的動作,或是舞者、體操選手需要加強延展,讓髖關節更加地伸直以利劈腿的動作,造成股骨頭部無法在活動中維持在髖臼的中心,反而產生過度的壓力集中於髖關節前側的組織結構(關節囊、髖屈肌、關節唇等),一段時間之後該組織受力過多而發炎產生不適;除了被動組織改變外,臨床發現這類患者的動作控制的改變,膕旁肌群(hamstrings)與臀大肌(gluteus maximum)都是髖關節後側的主動伸直肌群,膕旁肌群屬於跨多關節的肌群,而臀大肌屬於單關節肌肉,因此當膕旁肌群比臀大肌先啟動收縮且力道更大,把股骨頭部更往前拉動,這樣髖關節收縮代償的方式做出髖關節往後伸直,還是繼續給予壓力於前側的結構組織,此外也會造成位於髖關節前方、帶動股骨往後滑動的髂腰肌(iliopsoas muscle)的收縮能力變差,最後造成不論是髖關節屈曲、伸直,股骨頭部在髖臼內滑動時會出現過度往前滑(或是後滑不足)。
反覆壓力集中於髖關節前側構造,漸漸地前側結構過度鬆弛,髖關節會以過度往後伸直的方式站立或行走,使得髖伸/屈肌、大腿外展肌變緊,長期肌肉收縮啟動順序改變、肌肉/關節內骨頭滑動受限的現象,最後變成整個髖關節的疼痛。
髖股骨前側滑動症候群的運動訓練有哪些?
髖股骨前側滑動症候群的運動訓練,著重髖關節附近肌群的正確收縮訓練,特別是臀大肌的收縮,以改善髖關節內骨與骨之間滑動的能力,減少的肌肉代償動作的發生,加強臀大肌維持姿勢的型態;在這邊特別要注意,『牽拉』髖屈肌來改善肌肉長度並無法有效的改善髖關節不適的症狀,在於髖屈肌的牽拉姿勢,往往股骨頭部繼續壓迫前側髖關節組織,反而讓症狀更惡化,因此改善髖股骨前側滑動症候群的問題,還是以肌肉收縮起始的順序與維持正常髖關節附近肌群收縮能力為優先。
一、抬臀搭橋運動,訓練臀大肌『啟動』動作:
正躺,兩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腳腳跟對準坐骨
(1),吸氣預備,吐氣時從臀部為起始部位將下半身抬起,用肩頭抵住地板,去感覺臀部施力而腹股溝前側髖屈曲肌放鬆;在這邊一定要口頭提醒、或是觸摸的方式,感覺主要收縮出力的位置是臀大肌,而非膕旁肌
(2),吸氣停留,吐氣時,在慢慢地將臀部下降回起始位置,重複3-5次
二、側身踢抬,訓練臀大肌與髂腰肌的協調動作,並注意股骨頭在髖臼內滑動的方向:
側躺,兩腳併攏往前,與軀幹夾角40度
(1);吸氣,將動作腳(右腳)抬至髖關節高度
(2),吐氣時,動作腳腳踝翹起再向前踢兩下
(3),吐氣時,動作腳膝關節打直、壓腳背向後踢一下;重複5次,在動作過程中,臀中肌負責維持骨盆正中。
三、練習收縮臀大肌(膝關節屈曲減少膕旁肌收縮)維持身體姿態穩定:
半跪於器械床(reformer),雙手將繩索拉致髖關節後方
(1),穩住頭、頸、軀幹與臀部不能晃動;轉動頸部向右
(2)、左看並配合呼吸
(3),眼睛隨著頸部的轉動而平行追視,練習頭眼的協調,最後回正看向前方
(4),從頭到尾都要確定收縮腹肌與臀大肌,維持腰薦-骨盆-髖關節的穩定
虹約健康企業社
虹約健康專業核心運動訓練中心
TEL: (02) 2391-8933
FAX: (02) 2356-8919
虹約運動健康網
虹約 FB 粉絲團
虹約部落格
8. https://imgur.com/a/itJHjDm https://imgur.com/a/RzadDBU https://imgur.com/a/kDxtZIJ https://imgur.com/a/XqDyhO8 https://imgur.com/a/RtcjWic https://imgur.com/a/VoK5hpX https://imgur.com/a/u7zh59N
回覆刪除